close

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

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讓你讀了還想再讀

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網友評鑑4顆星

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

博客來人文史地-哲學分類站長推薦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7224
  • 優惠期限:2014年04月02日止

  • 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

    想看更多有關[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]的閱讀心得嗎?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,生活在春秋時期,楚國苦縣人。他所撰述的《道德經》又名《老子》,是一部思想深奧、內涵豐富的哲學著作。《道德經》貫穿歷史數千年,流傳至今,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,指引著人們的處世做事。

      老子的處世哲學,主要包括守柔、寡欲、不爭、無為等思想。這些思想,長期以來,一直被認為是消極的、避世的。但如果我們能夠對老子著作有深入一些的瞭解,就會發現這些貌似消極的言辭背後,往往蘊含著積極而深刻的智慧。

      老子所說的「守柔」,並非是指真正的軟弱,乃是指表面的柔弱,實為真正的雄強。老子說: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;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曰:堅強者死之徒也,柔弱者生之徒也。」老子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狀態中,發現有生機的東西都是柔軟的,而失去生機的東西是堅硬的,這說明從生命的發展持續中,「柔」才是最可發展的狀態。所以老子說「守柔曰強」。

      據說與老子同時代有一個叫老萊子的人,也有說叫商容,壽命長至百歲。老子向他問道,老萊子張口吐舌,以舌存齒亡示其柔弱勝剛強的道理。比如水是最柔弱的事物,但是,攻擊堅硬強壯之物又沒有哪種事物能勝得過水,因而水其實是真正的強者,沒有什麼事物可以代替。

      老子提倡「守柔」的本意是「知雄守雌」,意即知道自己的強大,卻故意呈現柔弱的姿態。老子說:「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是謂微明,柔弱勝剛強。」事物發展的規律是物極必反、勢強必弱的,假如我們能預先發現這種變化的先兆(即「微明」),就必然會採取柔弱的態勢。因為剛強並不能持久,柔弱含藏內斂反而能戰勝剛強。

      老子所說的「寡欲」,並不是讓我們丟掉世間的一切欲望。這裡有兩層含義。一是強烈的欲望,會使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相,喪失正確判斷的能力。如十二章所說「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聾;五味令人口爽;馳騁畋獵,令人心發狂」。另外,「寡欲」還有一層重要內涵,就是在我們為人處事時,不要憑自己的主觀意願辦事,要順勢而為。老子說「咎莫大於欲得」,又說「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」都是就這一層意思說的。

      老子所謂「不爭」,也不是消極的不爭。老子明確地說,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,可見不爭的目的是為了沒人能夠和自己爭。老子認為人應有「居後不爭」之心。老子為人處世的「三寶」是「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」。守柔即慈;寡欲即儉;第三寶「不敢為天下先」,就是要不爭。老子說「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無私耶,故能成其私」,意謂人應該捨棄爭先爭勝之心,收斂鋒芒,抱持以退為進的處世態度,從而達到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的境界。

      「無為」是老子處世哲學的一個至高點。「無為」不單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則,更有帝王「南面之術」即今天所說「領導學」的意義。老子說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」。歷史上,漢初及唐初的統治者都是採用了老子「無為而治」的思想,強調清靜無為,主張輕徭薄賦、與民休息,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盛世。無為,即「不為物先,不為物後」,是順乎自然的不妄為。這也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。老子說的「為無為,則無不治」的意思是說以「無為」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,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、辦不好的。因此,老子所講的「無為」並不是消極等待、毫無作為的,而是「為無為」、「為而不爭」,即以「無為」的態度去「為」,去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。

      從上面簡單的分析中,我們可以看出老子的處世態度,並非一般人印象中的消極、避世。相反,它是最積極,同時也是最高明的處世哲學。

      《道德經》其核心思想是道,但老子宣揚道的目的,是教人以德。德是人們效法道的精神,立身處事的自然顯現。「德者得也」,在古代德字與得相通。所以德也有兩層含義,在意識層面為道德、品德,這不僅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修養,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素質;在事功方面為取得、獲得,就是我們要明白該不該得,怎樣得,怎樣保住這個得不失掉。在老子看來,依道而得,才能夠保持長久。

      《道德經》雖然只有五千餘言,但內容駁雜,思想深邃。從問世到現在約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,有過數以千計的注釋者。除了最著名的河上公、王弼之外,還有好幾位皇帝的名字:梁武帝、唐玄宗、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宗等。由於唐朝的皇帝自認是老子的後裔,因此,《道德經》還被當作「紅寶書」收藏並閱讀。在二十世紀的出土文獻中,《道德經》現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,從敦煌卷子、馬王堆帛書到郭店竹簡,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。它是被翻譯成外國文字種類最多的中文書籍。這部書豐富的內涵使之有了多種不同的讀法,有人將其看成武學兵書,有人將其看成政治秘笈,有人將其看成養生之法,還有人將其看成修道成仙的要訣。同一書,竟能讀出完全相異的見解,真是曠世罕見,也足見這部《道德經》的魅力。

      我們所寫的這本書主要從處世學的角度,對《道德經》中蘊含的潛智慧加以解讀闡發。《道德經》雖為文言文,但其文意還算樸實通俗,並不讓人感到陌生,所以我們只對原文做了直譯。對於個別難懂的字句,則做了隨文注釋。本書並非嚴格的學術著作,闡發的重點也全在處世哲學上,所以一般是揀擇其最主要的處世思想,做一發揮性說明。對個別重要和歧義較大的章節做了逐句解讀,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對老子的處世態度瞭解得更深入或更全面一些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humanities04A 的頭像
      humanities04A

      人文史地書藉館的部落格

      humanities0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